落实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新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》等文件精神,全面考查考生在社会心理服务领域的专业知识、实操技能、职业素养,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输送高质量专业力量,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规范化、专业化发展。
社会心理服务师职业能力(水平)考试等级分为初级、中级、高级三级,对应能力要求如下:
等级 | 能力定位 | 典型职责 |
初级 | 基础服务能力 | 承担辅助性心理服务工作;具备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、识别常见心理问题;初步疏导及掌握基本心理危机干预流程(如自杀风险评估上报)的能力。 |
中级 |
独立服务能力 | 独立诊断常规心理与行为问题并提供心理服务的能力;能运用标准化工具(如 PHQ-9、GAD-7)进行心理评估、制定个体/团体心理辅导方案;以及协调社区、学校等多方资源构建心理支持网络。 |
高级 | 复杂问题解决与行业引领能力 | 具备诊断复杂心理问题与开展个案研究的能力;可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或培训工作;能设计区域心理健康促进项目;针对重大公共事件(如灾害、疫情)提供专业心理应急方案;并具备督导初级、中级人员的能力,在行业引领与复杂问题解决中发挥核心作用。 |
评价维度 | 分值占比 | 考核内容 |
专业知识 | 40% | (一)心理学基础理论 - 普通心理学、发展心理学、社会心理学核心概念; - 常见心理问题的分类与特征(如焦虑、抑郁等)。 (二) 心理服务规范 - 《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》; - 心理健康相关法律法规(如《精神卫生法》)。 |
实操技能 | 50% | (一)心理评估能力 - 标准化量表使用(如SCL-90、EPQ等); - 个案概念化与评估报告撰写。 (二)咨询与干预技术 - 建立咨询关系、倾听与共情技巧; - 认知行为疗法(CBT)、焦点解决短期治疗(SFBT)等基础技术应用。 (三)危机处理 - 自杀风险评估与干预流程。 |
职业素养 | 10% | (一)伦理决策 - 保密原则突破情境的案例分析。 (二)职业行为 - 跨文化敏感性、团队协作能力。 |
1、理论知识指标表
一级指标 | 二级指标 |
心理咨询基础 | 涵盖心理咨询概念、历史、咨询师基础及行业发展状况。 |
心理学知识 | 包含心理学基本概念,发展、社会、临床心理学知识。 |
理论流派 | 介绍精神分析、行为主义、认知行为疗法、人本主义理论。 |
心理评估 | 涉及评估工具方法、障碍分类体系、报告撰写解读。 |
伦理法律 | 讲解伦理准则、法律责任、隐私保护与保密原则。 |
特殊群体咨询 | 针对儿童青少年、大学生、老年人、残障人士。 |
跨文化咨询 | 含跨文化背景、目标原则、理论、方法及文化敏感性培养。 |
心理健康促进 | 涵盖心理健康教育、公共卫生视角、社区服务模式。 |
危机干预 | 包含自杀预防、灾难心理援助、心理危机管理流程。 |
职业发展 | 涉及职业路径规划、倦怠预防、技能提升、拓展创新及案例分析。 |
未来趋势 | 介绍技术创新、新兴学科和技术、行业前景展望。 |
2、实务指南指标表
一级指标 | 二级指标 |
咨询关系与协议 | 建立咨询关系,涉及初始访谈技巧、信任建立与利用。 |
明确咨询协议构成与应用,涵盖目标、责任、保密、费用等。 | |
咨询技巧 | 倾听技能包括积极倾听、内容与情感反映、问题运用。 |
反馈技术涉及概论、非言语沟通解读、移情应对。 | |
问题解决有模型、策略及咨询师角色。 | |
情绪调节介绍概念、方法及应用。 | |
干预策略与计划 | 目标设定与评估,阐述重要性、方法与策略。 |
技术选择与实施,说明原则、步骤与常用技术。 | |
进程监控与调整,介绍理论基础与实施步骤。 | |
常见心理问题咨询 | 焦虑障碍咨询,讲解诊断特点、评估工具与干预方法。 |
抑郁情绪咨询,涵盖识别评估、心理治疗方法与家庭社会支持。 | |
人际关系冲突咨询,分析冲突类型,介绍沟通技巧与关系修复策略。 | |
特殊咨询形式 | 团体心理咨询,讲解团体动力学理论、形成维护与效果评估。 |
家庭系统咨询,分析家庭结构功能,介绍系统理论应用与治疗技巧。 | |
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咨询,识别压力源,介绍应对策略与职业生涯规划。 | |
特殊情境与人群 | 在线与远程咨询,探讨技术平台选择、伦理考量与挑战机遇。 |
应对心理创伤,介绍创伤后应激障碍特点、恢复过程与成长案例。 | |
特殊情境下心理咨询,涉及疫情、自然灾害心理支持及特殊人群心理干预。 |